以創新推動上海有色轉型升級——“推進上海有色新材料、新技術研發座談會”召開
2016年04月13日瀏覽次數:9663
2015年5月25日,上海市正式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此后,相關配套政策逐步出臺。在上海創建科技創新中心的大布局中,有色金屬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在4月6日由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召開的“推進上海有色新材料、新技術研發座談會”上,有色領域的企業、大專院校、院士、專家等齊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推進上海有色創新發展、推動有色企業轉型升級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中國工程院黃崇祺院士、丁文江院士,上海市科委政策法規處趙福祥副處長,上海經信委新材料處副處長蔣小紅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秋麗主持。
企業是創新主體 創新正逢其時
趙福祥副處長首先就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的22條意見和相關配套政策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只有創新,才能從目前的困境中走出來。“創新是唯一的出路。”他表示,目前要素資源價格很低,大專院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愿望非常強烈,同時也是政策出的最多、最全、最優厚的時期,這對于有想法、有發展愿景的企業是個很好的機會。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來自華峰日輕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亞細亞鋁業有限公司、上海日光銅業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別就目前研發的新技術、新材料進行了介紹,并分享了在創新方面的經驗與感受。
2008年建廠的華峰日輕鋁業,經過8年多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鋁基復合材料生產企業,2015年產量近9萬噸。公司十分重視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目前已獲3項發明專利授權,8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尚有近10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該公司總經理高勇進在會上介紹了企業正在研發的四個新材料項目:無釬劑多層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電池外殼防爆閥材料、新能源汽車軟包電池殼材料、超高強度鋁合金材料。上述四個新材料將為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進行配套。
上海亞細亞鋁業盡管產能不大,但在鋁加工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順勢而為,不斷創新,勇于開拓,通過多樣化開發、使用精密機械加工、走高端產品化之路,使產品符合產業需求,適應特殊市場。公司用了整整15年時間,開發了170多家客戶的產品,為汽車、醫療、通訊電子、機器人、自動化等產業配套,客戶中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公司總經理吳匯在會上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并分享了其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及在創新之路上摸索的體會。
上海日光銅業由全球最大的銅管生產集團金龍精密銅管集團控股,具備國內最大截面銅錠連鑄設備及配套大噸位擠壓機等先進裝備。該公司研發部主任俞峰介紹了目前銅加工行業的最新技術發展方向及企業正在研發的最新高端無氧銅及特殊銅合金材料項目。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200mm外延片供貨商。據該公司技術總監鄒崇生介紹,我國芯片設計、制造及封裝發展迅速,尤其芯片設計表現最活躍,當前規模僅次于美國及臺灣地區,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但我國半導體級硅材料發展卻失衡,200mm國內芯片制造月產能規模為77萬片,半導體級硅片供應不足10%;300mm半導體硅片制造是中國半導體價值鏈上缺失的一環,全部需要進口。他指出,中國半導體硅片是支撐集成電路行業的基石,但投入大、回收期長,更需要政策支持。他建議,國家加大對前端硅材料的扶持,同時政策對于在國內扎根、 產品也主要為國內企業服務的外資控股企業也能有所傾斜。
浙江申吉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振清對于企業多年來所走的創新之路也很有感觸,在會上與代表們進行了交流。他表示,企業自成立以來,一直重視科技研發。他透露,由于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該公司成為國內首家與世界主流航空器材制造商形成戰略合作的鈦企業,提供從飛機蒙皮到發動機所有的鈦合金板材。“創新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創新也一定是會帶來實際效益的,企業的發展就是通過創新來驅動的。”他說到。
由于時間有限,上海帥翼馳鋁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協會顧問劉增嘏分別通過材料與各位代表進行了交流。
院士專家縱論有色創新
黃崇祺院士與丁文江院士對上述企業研發的新技術、新材料做了一一點評,并就最新材料的發展趨勢、科技創新等做了介紹。
黃崇祺院士表示,材料的發展非常關鍵,建議企業在轉型升級、投資新項目時,眼光要放遠,不要重復投資建設,要瞄準高端市場,制定先進指標,推動有色新材料行業的發展。
丁文江院士指出,在改革開放的前二三十年,我國基本處于模仿、跟蹤階段,是通過應用來推動創新。而到現在這個關口,創新比任何時候都重要。中國科技要實現領跑一定要創新推動。“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丁文江院士說到。
對于工信部提出的“培養單項冠軍”,丁文江院士認為,上海材料行業基礎、機制較好,具有比較優勢,在上海金屬材料行業培育“單打冠軍”,有助于扶持優勢企業,將上海的長板做的更長。
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榮譽主任張敏祥在點評時指出,只有夕陽的產品和企業,沒有夕陽的行業。上海有色金屬行業企業應不斷創新,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配套的中高端材料。
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會長徐明在總結時指出,傳統制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有色行業也面臨著去產能、轉型升級的壓力,企業必須通過自身的改革創新,開拓新的市場,滿足中高檔市場的需求,否則企業可能在這種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
他表示,有色行業大多都是傳統的材料工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把傳統材料提升為高檔材料,為高端產業配套,是“十三五”期間主要做的工作。他建議有色企業走產學研的道路,發揮外部的人才優勢,幫助企業做研發;建議企業之間聯合,抱團取暖,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利益共享。
“堅持不斷創新,抓住危機中的機遇,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徐明說到,他表示,協會將不定期舉行這樣的會議,為企業提供交流的平臺。
上??莆叻ㄒ幪幐碧庨L趙福祥
上海經信委新材料處副處長蔣小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崇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會長徐明
協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張敏祥
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秋麗
華峰日輕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勇進
上海亞細亞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匯
上海日光銅業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俞峰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鄒崇生
浙江申吉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