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3-24日在,由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和上海有色網聯合舉辦的2016(第十一屆)上海銅鋁峰會&上海鉛鋅峰在上海圣諾亞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兼副理事長章吉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李士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正局級研究員魏加寧 等二十多經濟學家、行業專家在會上作了精彩的演講。協會還邀請了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濱州市鋁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前方,常務副秘書長和法平等一行參加本次銅鋁峰會。協會還邀請了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濱州市鋁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前方,常務副秘書長和法平等一行參加本次銅鋁峰會。共計500余名來自銅鋁產業鏈的業內人士出席了此次會議。協會會長徐明出席會議并致辭。
(本協會與濱州市鋁行業協會雙方領導進行茶歇交流)
逆全球化特征顯現 國家應加速改革迎頭向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正局級研究員魏加寧先生在就“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與背景分析”的發言中,重點提及了逆全球化正在貿易、投資、海運等方面顯現。李克強總理也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逆全球化列為重點。
2015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1.76萬億美元,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峰值水平低7%。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受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和外資國家安全審查升級等因素影響,2016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額將比2015年萎縮10-15%。
國際貿物和服務貿易出口額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0.61%下降至2015年的29.53%,倒退回到2006年水平。國際貿易增速2012-2015年均在3%以下,增速明顯回落,不及前30年增速的一半;全球貿易增速,2016年為1.2%,連續3年低于同期全球經濟增速1個百分點左右,為2000年以來少有(2009年除外)。
而中國應在此時機下大力度地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并輔之以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才能夠規避風險,保持穩定,攻堅克難。才能夠帶來新的增長,邁上新的臺階;實現中高速,邁上中高端。
鋁加工出口恐難持續增長 國內消費前景看好
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兼副理事長章吉林在會上表示,盡管產能巨大、應用創新尤其是傳統領域的應用創新滯后,出口能否保持增長前途未卜,環保約束不斷加大,經營及營商環境惡劣等因素造成鋁加工產品價格上不去,成本下不來,導致鋁加工產業未來的發展面臨很大的壓力,但依然對中國鋁加工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
近年來,國內鋁材出口量逐年提升。相關數據顯示,2006-2016年的11年間,中國累計出口鋁材2942萬噸,年均增幅12.65%,年出口量占產量的比重雖然在10%以內,但絕對量越來越大,2016年盡管出口量出現下降,但仍達408萬噸。2016年,主力出口品種中,鋁箔出口108萬噸,同比增長13.42 %,板帶材出口164萬噸,同比下降12.35%,擠壓材出口118萬噸,同比下降1.57 %。
隨著出口數量的增長,近年來,圍繞著電解鋁和相關加工制品的國際貿易爭端也逐漸增多。2017年3月9日,美國鋁業協會貿易執法工作組及其成員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章吉林表示,如果調查結果成立,將對產自中國的鋁箔產品課以134.33%的稅率,這恐怕要導致中國鋁箔企業失去美國市場。“依靠向國際市場繼續高比例地釋放產量恐難持續。”他說到。
盡管外貿大環境不容樂觀,但國內鋁消費潛力依然巨大。章吉林表示,目前中國無論是年人均鋁消費量還是人均鋁存量和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消費潛力巨大。從具體的消費領域看,鋁材在建筑、結構、汽車、包裝以及家具等領域的消費量與國外都有很大差距,發展潛力很大。
而擴大鋁應用工作成效也逐漸顯現。章吉林介紹,全國鋁合金油罐車占比已達8%;鋁合金建筑模板的產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此外,鋁空氣電池商業化應用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應用前景不可限量,鋁空氣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將推高中國乃至全球原鋁消費峰值。
此外,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鋁加工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將會得到很好的改善。“中國鋁加工行業充滿機遇,我們依然對中國鋁加工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章吉林說到。
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鋁廢料的主要來源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分會副會長李士龍在會上表示:2025年之前中國鋁廢料都將處于高速增長期,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鋁廢料的主要來源地。
李士龍介紹,2016年,中國再生鋁產量640萬噸,同比增長6%左右;其中利用進口廢料190萬噸,70%是國內回收廢料生產。近年來國內廢鋁利用量在增加,鋁合金廢料進口量則從2011年以來持續下跌。“實際中國從2010年開始已經進入鋁的報廢高峰期。2025年之前中國鋁廢料都將處于高速增長期。”他說到。
近年來,中國人均鋁消費量的不斷提升。李士龍表示,2016年,中國人均鋁消費量已經達到24公斤/人,人均儲量130公斤,總計1.78億噸,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進入鋁消費的峰值期,人均消費量將持續在35公斤以上徘徊。
李士龍認為,未來,建筑和交通運輸兩大領域仍是中國鋁合金廢料的主要來源地。相關數據顯示,每建筑平米可回收鋁材1.5公斤;2015-2030年全國城鎮累計拆遷需求為53億平米,按每年3.5億平米計算,平均回收5.25億公斤。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到2030年,按平均250kg鋁/車計算,就有1億噸鋁等待回收。
2017年銅礦產量預計零增長 銅價走勢謹慎樂觀
國際銅研究組(ICSG)經濟及環境部長Carlos R. Risopatron在會上表示: 2015-2019年預計投產的新銅礦大部分已于2015-2016年開始運行;2017年幾乎沒有新增銅礦或擴產,僅有一個新增銅礦將在2018年投產,預計2017年銅礦產量零增長。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上海有色網銅行業高級分析師葉建華。他表示,2017年海外面臨勞工合同到期的主要礦山共有15家,為近幾年來的高峰,加大了銅市供應干擾率,此外,據SMM數據顯示,自2011年開始全球銅礦山投資逐年下降。SMM預計2017年全球銅礦產量增速將降至0%。
對于2017年銅價走勢,不少與會嘉賓表示謹慎樂觀。江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營運總監毛一偉毛一偉表示,今年銅價的基調是樂觀的,但可能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因此對銅價謹慎樂觀。
佛山市華鴻銅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輝也表示,銅價的因素影響很多,需求、產能、罷工、金融屬性等因素都會帶動銅價的波動,對2017年銅價表示謹慎、樂觀,“跌也跌不了太多,升也升不了太多。”他說到。
遠東材料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浩也贊同謹慎樂觀的看法,他預計銅價走勢將先揚后抑。他分析到,從需求端來看不容樂觀,尤其從電力電纜的需求看。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表面上是對供應端的改革,其實也壓縮了市場的需求,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從供應端來講,下游需求尤其電力電纜不樂觀,最終的價格還是供求關系來決定。而銅還有金融屬性,與黑色的漲幅相比,銅價還存在增長的基礎。他認為銅價進入了一個上行通道,作為實體企業,還是要抓住趨勢。
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降下帷幕,會議代表們相約明年再聚!